美国《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在9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虽然中国火箭军在阅兵时气势逼人,令人振奋,但实际上或许在真正的战斗中只需一点点压力就会崩溃,说它是“纸老虎”也毫不为过。
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文章列出了一些所谓的“缺乏实战经验”、“航母没那么厉害”、“弹药有限”等理由,试图营造出一个外强中干的对手形象。
这些说法明显漏洞百出,满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和自我安慰的逻辑。
美媒根本就没打算真正评判中国的军力,倒像是在对自己兜售自信心,想让美国人民放心一些。
这种有意贬低对手、遮掩实际威胁的宣传手法,几十年来早就被历史一再狠狠打脸了。美国一些人还没领悟到尊重事实的重要性,说到底,迟早会被现实“教学”。
所谓“纸老虎”这个说法,实际上就是为了掩盖心里虚的愿望罢了。中国火箭军的导弹覆盖第一岛链,部署了机动发射系统,还发展出海基和空基联合打击能力,甚至装备了反卫星和高超音速平台,结果美国还用“航母不好瞄准”这套逻辑自我安慰,真是没有点自知之明。
更搞笑的是,美军自己正大力搞反高超音速的防御系统,部署海基终端拦截器,还在建低轨道侦察星座,结果嘴上还说不怕中国的导弹,真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摇头。
要是真有那份底气,干嘛还要花上几百亿美元搞这么一出拦不住还假装能拦的闹剧呢?
你这明明不是在做军事分析啦,逗我呢吧,跟你聊的不过是在搞心理建设罢了。
文章再次提及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中国导弹部队没有太多实战经验,所以可以说它们的“战斗力不是太让人放心”。
这样的讲法,完全和军事常识不符啊。
按这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一个核武库都算不上威胁,统统都是“纸老虎”,就连美国也不例外。比如,美国空军第20航空队,负责管理所有陆基洲际导弹,快80年了,从1947年至今都没怎么出过什么乱子,真是经历丰富吗?又参与过什么实战?
要是大国的战略核力量真的大规模投入到了实战当中,那基本就意味着人类文明要走向灭亡了。不过,现在各个大国都在拼尽全力,确保这支原本不该拿出来打仗的核武力量能得到保障,因为这其实就是国家实力最核心的部分。
中国火箭军从最开始的战略威慑部队,已经升级成能够执行多领域打击任务的现代化合成力量,能够应对各种战略、战役、战术任务。它的体系结构以及许多型号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美国这些人嘴硬叫嚣,不过就是在打那点可怜的舆论战和认知战,死活想维持美国和美军逐渐暗淡、微弱的霸主光环——毕竟他们现在的最大战斗力就只剩一张嘴皮子了。
最搞笑的还得算那种说“打不着航母”的说法,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文章觉得,美军的航母能在700平方英里的范围里迅速移动,还能开启电磁隐身技术,部署反导系统,所以说中国的东风-21D和东风-26这类所谓的“航母杀手”,命中几率就很低,几乎可以说是难以击中。
你去问问美军,他们自己还有这个底气吗?
要是美航母真像铁王座那样打不着,干嘛还怕中国搞反舰弹道导弹呢?又为何不断改变航母打击群的布置,把位置从亚太前线一层层往后挪到第二岛链去?
实际上,只有一个真相:中国导弹部队已经搭建起由卫星侦察、远程雷达、海空协同行动跟踪以及末端制导等多种手段组成的精准瞄准体系。
虽然航母可以开动,但并不代表它就完全脱离被锁定的可能。
在如今这个战时信息占主导的现代战场上,一旦锁定目标地点,中国的导弹凭借高速、末端变轨和目标识别的本事,完全有能突破防御线,直接打击航母。
美国媒体不愿承认的,其实不是中国导弹的强大,而是战争的节奏变了,不再是美国航母追着别人打了。
因此,美媒那篇“纸老虎”说法,其实只不过是在深层焦虑中进行的一场自我心理调适罢了。
当中国火箭军的打击范围已经跨越第二岛链,战区封锁能力从想象变成了现实,西方媒体却还在搞那些“不怕不怕啦”的文字游戏,看来真正忐忑不安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这种惊慌失措的反应,根本无法面对事实,也无法正面对抗,只有靠贬低别人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当美媒把别人说成“纸老虎”的时候,实际上暴露出的是美国自己才是真正的“纸老虎”。
要是真不怕的话,干嘛还要到处喊“我们不怕”呢?
线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