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日本投降时,共产党已掌控近亿人口、千万平方公里解放区,拥有120万正规军和220万民兵——这支看似分散的武装力量,如何在短短四年内逆转430万国民党大军的压倒性优势?当国民党将80%主力投入正面战场时,共产党化整为零的游击网络如何实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奇迹?从莱芜战役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山区民兵到野战军体系,这段军事部署的博弈不仅是兵力数字的较量,更是战略思维的对决。本文将揭示解放战争中最关键却常被忽略的细节: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军队数量,而是如何运用军队的智慧。
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博客,我是主持人凌薇。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军事历史专家陈明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我是陈冰。很高兴来跟大家聊聊这一话题。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举行投降仪式的时候,国共两党在兵力部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这个话题挺有意思。那我们就直接开始,咱们先来聊。第一个话题就是共产党的兵力部署咱们就特别想聊一聊这个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这个阶段,共产党的部队数量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包括他们把这个部队部署在了哪些地方?就是抗战胜利的时候,共产党已经建立了差不多一个亿的人口,然后1000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有大概120万的军队,海有220万的民兵。那这个时候,它其实主要的部队还是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原这几个地方。那其中晋察冀是有32万,然后山东是有20万,华中是有16万,晋冀鲁豫是有31万听起来,分布还挺广的。对,然后,这个时候,因为要准备向东北发展,所以从山东、晋察冀这些地方都抽调了主力部队开赴东北,那这个时候,整个解放区的军队数量就增加到了150万那其中野战军是105万,地方武装是45万。那到了1946年6月,这个,国民党已经调集了218个旅的兵力来进攻解放区,那这个时候,共产党的部队虽然说在数量上不如国民党,但是他们依托于广大农村和山地进行战略展台,所以还是牵制了国民党的大部分兵力那你觉得,在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这个阶段,共产党的这个兵力部署有哪些比较鲜明的特点?我觉得,最明显的就是他的这个部队是从山区到平原,从东北到华南,几乎把整个中国都画起来了,就他的纵深很大,然后他的灵活应变的能力也很强听起来,就是已经为接下来的这种大规模的战争做了一些战略上的准备。没错,而且他就是把这个主力分成了好几块,然后每一块儿都可以互相的支援,又可以随时的根据敌人的情况来进行调整。而且他民兵也组织起来了,可以配合正规战,还可以出急救是他的整个的作战方式就变得非常的灵活多样,你觉得共产党的这种精简高效的兵力部署带来了哪些实际的成效?就是他这个把部队化整为零,然后又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所以他的莱芜战役还有孟两坞战役他都可以把国民党的这些主力部队彻底的消灭掉。一下子就牵动了全国的局势就是说这种战术上的变化,是不是也让共产党的这个地位发生了变化没错,就是他这个不断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让他的这个部队越打越多,然后他的这个战队主动权也越来越多,到了1947年下半年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对国民党进行反攻了,他已经完全的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关于共产党的兵力部署特点这部分内容咱们就先聊到这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咱们来进入第二个部分,今天要聊的是国民党的这个兵力部署。那特别想知道,就是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这个阶段,国民党的部队数量到底是怎么变化的然后他们把这些部队部署在了哪些地方?就是抗战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号称他有430万的兵力,然后他这个实际可用的兵力十三白起13万。那其中正规军是198万,非正规军是175万。那这个时候,它主要的部队还是集中在华北华东中原这几个地方,那其中,华中觉总是有24万,然后徐州绥靖公署是有20万,重庆行营是有16万。看起来就是部署海是挺复杂的。对没错,然后他这个到了1946年6月,他又把他的这个兵力增加到了219个旅,那其中正规军是190个旅,非正规军是29个旅。那这个时候,他正面战场的进攻力量就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那我想知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这么大规模的调兵遣将背后到底想干什么?其实他这个大举的调兵,他要准备对解放区进行全面的进攻,那他的主力就是要越过黄河,然后挺进中原,把战线拉到陕北和山东这些重要的地区,那他的这个兵力就是集中了80%的正规军在主要的这几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都摆出了一副要一举突破的态势听起来就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对,没错,就是他这个大量的收编伪军,然后大量的补充兵员,就是要把这些新兵阿豆打乱之后补充到老部队里面。要靠这样的一个海量的兵力来压迫共产党就范,希望说用这种压倒性的优势来迅速的结束战争。那我想知道,这个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这种兵力部署到底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就他把他的主力都摆到了前进的阵地上,那他的后方就变得非常的空虚,那这个时候,共产党就抓住机会发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就威胁到了他的中枢,那他不得不从各个战场抽调兵力回原,那各个解放区的压力就一下子减轻了很多,那也为后来的一系列的重大的转折埋下了伏笔好,国民党的兵力部署,这部分内容差不多了,咱暂停一下,放点音乐,放松很快回澜我们接下来要聊的就是第三部分了,战争进程对兵力部署的影响。那我们先来聊一聊就是从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6月,这个期间,国共双方的兵力变化,到底带来了哪些战略上的变化就是内战一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就是摆出一副要一举拿下解放区的架势,那他的这个兵力是远远多于共产党的,那他的目的就是要快速的突破共产党的防线,然后占领更多的土地那共产党这边是不是就已经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对,没错,那这个时候,共产党就是靠他的这个精简的部队,而且他这个部队又是分散在广阔的农村和山区,然后靠他的灵活的战术,不断的去打击国民党的这些部队,而且他每次战役都是要歼灭国民党的一些有生力量,所以他的1947年就开始慢慢的转入了战略反攻就是说这个兵力的对比和战争的样式到底是怎么改变了整个局势。就是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他虽然说兵力上占优势,但是他兵力分散,然后补给线又很长,所以他在前进的过程当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他的这些主力被牵制在了各个地方,所以他就没有办法再继续的扩大它的优势。听起来,就是说国民党的这个攻势就明显不如开始的时候那么猛了。对,没错,那这个时候共产党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司机中,他的优势的兵力去打击国民党的这些薄弱的地方,然后不光是恢复了中原解放区,而且还开辟了新的中原解放区把这个战争的局面。彻底的扭转过来了。说到了1948年到1949年这一年,国共双方的兵力部署又发生了哪些非常关键的变化,这一年,其实国民党他虽然说还拥有着大量的兵力,但是他这个兵力已经没有办法再像以前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推进了,他的主力被分割在了五个不同的战场上面,然后相互之间没有办法互相的配合。那他的这个新组建的部队又比较多,所以他的战斗力也是明显的下降。那共产党这边是不是就已经彻底的掌握了战争的主东权对没错,那这一年,共产党就是发动了辽沈淮海平镜这几个战役基本上就把国民党的这些主力都彻底的消灭掉了。那这个兵力对比就变成了大约130万的共产党军队,对大约115万的国民党军队,那这个时候国民党就只能守着自己的这几个大的城市和重要的交通线。然后整个战争就进入了觉战阶段。对,今天我们聊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从国共两党的兵力的对比到最终的决战,其实每一次兵力的调整都直接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也影响了中国的未澜。好了,那么这期节目咱们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
线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