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5日,新疆阿克苏迎来一个维吾尔族女婴的诞生。这个被取名为小帕的女孩,注定要在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环境中,开始她充满坎坷的人生旅程。
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里,小帕从记事起就目睹父母关系的破裂。一岁半时,父母离异的决定彻底改变了她的成长轨迹。被母亲遗弃在街头的经历,成为她人生第一个创伤记忆。虽然父亲将她带回家中,却未尽抚养之责,而是将她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
在祖父母膝下长大的小帕,对父亲的印象始终笼罩在恐惧之中。这个嗜酒成性的男人,每次醉酒后都会在家中肆意发泄,将物品摔得七零八落。令人费解的是,家人总是以1"他还年轻1"为由为其开脱,这种纵容让年幼的小帕倍感困惑。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奶奶不仅纵容父亲的行为,还教导她要顺从父亲,并灌输1"女子生来是为嫁人服务1"的传统观念。
展开剩余67%父亲的感情生活堪称荒诞。小帕记忆中,父亲经历了七八段婚姻,其频繁更换伴侣的作风被她在鲁豫访谈中戏称为1"新疆版伊丽莎白·泰勒1"。讽刺的是,这位好莱坞巨星光环的父亲,实际上是个没有正经工作、沉迷酒精与赌博的浪子。每次回家见到新的1"阿姨1",小帕早已习以为常。
母亲的所作所为同样令人心寒。最触目惊心的是那次争吵中,母亲竟将幼小的她推向持刀的父亲,导致她耳朵被划伤。当小帕哀求包扎时,母亲只是用毛巾草草处理,留下伴随至今的疤痕。后来母亲彻底分离,再次相见竟是在学校门口与继母当街厮打的荒唐场景。
16岁那年,小帕被接到母亲身边生活,却很快发现这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当保姆。上大学时,父母像踢皮球般推诿学费,母亲一边炫耀新买的首饰,一边哭穷拒付学费。最终,小帕靠着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并选择远赴3700公里外的天津,用物理距离切断与这个冷漠家庭的联系。
如今站在脱口秀舞台上的小帕,用幽默包装着这些心酸往事。舞台上自信张扬的她,与记忆中那个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形成强烈反差。正如她在中国妇女网的访谈中所说,这些经历反而成为她拿起麦克风的动力,用笑声治愈伤痛,用表演重塑自我。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发布于:福建省线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